【壓縮機網】壓縮機設備是企業的重要生產設備,一般來說工作人員對壓縮機的管理主要側重于設備運行良好,無故障,做好壓縮機設備的維護維修及保養。很多生產人員或者相關設備管理人員只是將壓縮機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作為判斷設備是否完好的依據,而維護及維修只是故障后進行的工作,因而帶來問題較多。作為壓縮機設備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壓縮機設備從設計、選型購置開始,到投入使用,正常維護保養,最終報廢及再利用的每一個環節,且可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前預判,做到預防性維護維修,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壓縮機設備故障的發生機率。
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夠實現從設備的需求規劃到回收利用等全過程管理,充分發揮出設備的價值,同時促進企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發展,提高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水平。因此在壓縮機設備管理階段,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考,加強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把控,制定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充分發揮設備作用,強化壓縮機設備保養維護。
一.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特點及目標
壓縮機設備全生命管理也稱為壓縮機設備壽命周期管理,指壓縮機從規劃采購、安裝調試、使用及維護保養、更新改造、停運及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過程,是能夠覆蓋壓縮機設備全方位的管理。從本質上講,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門全新的技術類型,能夠實現對于壓縮機的前期、使用中及后期的全過程管理。這樣可極大加強管理效果,有利于充分掌握壓縮機各個時期的使用狀況,以及在投入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進而實現設備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開展對于壓縮機的管理可以強化管理成效,有效促進壓縮機的生產效率。
壓縮機設備全生命管理的特點是,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的運行維護管理反映了物質的運行情況。在壓縮機管理中離不開資產管理,壓縮機的全生命周期從采購到維護保養及改造,再到報廢等過程中都需要資產的管理。資產管理在壓縮機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點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節約企業成本,從而實現相關價值。
壓縮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務是以生產經營為目標,通過一系列科學技術、經濟及相關組織措施,對壓縮機在生產過程中的規劃與購置、安裝調試、使用及維護、技術改造及更新、報廢及再利用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從而取得壓縮機在生產過程中的綜合利用率最高的理想目標。
二.壓縮機設備管理存在的難點
1.點多、線長、面廣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壓縮機的集中使用在管理上比較方便,但在大型企業,如鋼鐵、石化、煤化工等企業中,壓縮機的使用需根據生產特點進行布置。每個生產點相隔距離較遠,而且工藝不盡相同,使用的壓縮機設備種類也會不一樣,這樣就會給壓縮機設備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特別是在企業組織相關壓縮機設備全面檢修過程中,由于壓縮機設備安裝點較為分散,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趕路,真正用來開展設備檢修的時間有限,尤其在油田開采和長輸油氣企業中,這類問題更加突出。
2.壓縮機設備種類較多,使用不同,大型壓縮機設備使用難度大,人員配備技術相關培訓不到位
能源化工企業涉及的壓縮機等大型設備較多,種類各不一樣,使用方法不同,使用和維護保養的方式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專業人員經過專業化的培訓和考核,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后方可開展操作和維護保養。由于人員緊張或相關培訓不到位,會出現壓縮機操作不當或維護保養不到位而造成設備停用。
3.數據有效性要求高,維護保養和檢修工作量大
很多企業對壓縮機設備的使用數據要求特別高,而大型壓縮機設備也需要這種實時數據的跟蹤。不僅要保證設備的可靠穩定運行,還需要對設備安全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提供保障,并確保壓縮機設備運行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因此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定檢,確保壓縮機設備運行良好。
三.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1.設備采購
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需要在新項目計劃或由于國家標準更新對生產工藝進行添置或改造,從而會形成新的設備購置計劃。此時,在向物資采購部門提出壓縮機設備采購清單時,要明確壓縮機的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等。企業可選擇多家供應商進行洽談或者公開招標的方式,通過比較報價、設備技術參數及所提供的各項配套服務,綜合考評后確定壓縮機設備的供應商。
同時,考慮到壓縮機作為企業長期使用設備,所選機器需經過一定的實際生產運行考驗,證明其具備性能優良、維修性好、零部件通用及互換性強、結構合理、備件采購周期短、能耗低、安全裝置齊備可靠,對環境無污染(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經濟性好、性價比高等特點。
2.安裝調試及驗收
壓縮機采購到位后,由于裝箱及運輸過程中的不可控性,要對設備進行開箱驗收,對新設備的包裝情況、完好程度、配件種類和數量、使用說明書、設計資料及產品合格質量證明資料等需逐一查驗。開箱驗收無任何問題后進行現場安裝和調試,調試過程有單臺壓縮機設備的調試和多臺壓縮機設備及相關工藝設備的聯合調試,并對其進行狀態及功能驗收。
3.使用及維護保養
壓縮機交付使用后,實行定機、定人、定職責的“三定”管理。設備的操作和維護保養人員應嚴格遵守企業相關規程,做好設備防凍、防凝、防腐、保溫、堵漏等工作,并持證上崗。
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重視現場管理,加強設備經濟管理,合理制定運行、維修方案,提高設備利用率、完好率、降低泄漏率,并對生產運行中的關鍵環節實行“特級維護”。根據壓縮機的使用特點開展相關維護保養,即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及小修、中修、大修理。壓縮機維修及維護保養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及企業規定的設備維護保養手冊等規定執行,做到安全、優質、高效、環保、節約。
4.壓縮機設備更新及改造
壓縮機使用過程中可采用先進的檢測、修理、改造技術,適時進行設備更新,不斷提高設備性能。企業可結合實際,依據技術先進、生產高效、經濟合理、安全環保、綠色節能的原則,根據生產需要,開展設備的改造更新。改造、更新設備時要注重質量和性能的改善,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既要考慮性能的先進、經濟效益,又要考慮安全、節能及環保要求。
壓縮機的更新、改造需要根據其技術要求和經濟效益等指標進行確定,當壓縮機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及時進行更新或改造:
(1)壓縮機主要零部件磨損嚴重,經過多次大修后技術性能無法滿足工藝要求,無法保證產品質量。
?。?)壓縮機雖然磨損不嚴重,但技術狀況差、效率低或經濟效益差。
(3)壓縮機經大修后能恢復技術性能,但大修費用超過原采購值的50%。
5.壓縮機設備報廢及再利用
壓縮機報廢處理階段主要工作重點是做好資產管理,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已經完全充分的得到了利用。當設備已達到使用年限,首先需要使用部門進行報廢申請,再由專業工程師進行技術鑒定來確定該壓縮機設備已達到報廢條件,最后由資產管理部門對該設備的報廢申請進行審核,由公司批準進行報廢后則進行設備下賬、核銷、回收和處置。壓縮機報廢及再利用整個過程需要真實透明,必要時需現場核實設備的使用情況,并對可以重復利用的配件予以明確、回收再利用,從而最大程度上提高設備的可利用價值。
四.完善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階段
1.重視設備的前期管理
壓縮機設備的前期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認識到設備采購及工程建設方面的重要性。采購合法合規、完好有效的設備,按照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進行安裝調試,是整個生產工藝安全、平穩、可控運行的先前條件。首先,在開展壓縮機設備規劃以及可行性研究時,需要相關工藝、工況條件、運行環境、自控電氣儀表等相關配套設備的專業工程師提前介入,進行把控,從而最終確定設備的采購計劃;其次,在工程建設前,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計劃接管設備管理的人員和工程建設管理人員一并成立工程建設項目組,從而使接管設備人員隨時了解工程建設前期手續辦理情況,也可嚴格把控設備安裝及設備資料的移交。這將對設備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后期設備交接管理及技術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2.強化設備基礎信息管理
強化壓縮機基礎信息管理同樣也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開展壓縮機設備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在了解企業相關設備運行及完善設備管理體系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化壓縮機設備基礎信息管理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完善設備管理制度
企業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從前期設備采購安裝及調試,到投入使用后的維護保養及維修,再到報廢及再利用,每個階段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使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才能提升設備管理水平,提高設備利用率與完好率,使設備的可利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在壓縮機使用中,需要充分秉承以維護保養為主,以維修為輔的重要原則,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在壓縮機使用與操作階段的點檢與日常維護,同時充分明確設備的保養維護責任,嚴格落實“三定”管理,以規范且嚴謹的制度來保障設備安全、高效運行,使設備能夠在投入使用過程中為企業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價值與效益。
?。?)建立設備技術檔案
在壓縮機投入使用時,需要逐臺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通過建檔管理可以保障設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科學化,同時也是落實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實際當中,壓縮機的技術檔案是設備在采購、使用、維修以及改造期間所形成的重要檔案材料,其中包含了廠家所提供的說明書以及圖紙等原始資料,同時也囊括了設備在投入使用階段的生產運行、維護保養及維修等各項技術資料。使用單位在建立完善相關檔案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健全壓縮機單機卡片、相關部件如動密封點卡片和靜密封點卡片、潤滑圖、密封點圖、設備臺賬等基礎信息,與單機設備檔案一并保存,從而建立健全技術檔案。通過不斷完善壓縮機管理基礎信息,可以為其管理的規劃、決策和改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3.搭建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
每個企業的管理水平不一,造成壓縮機設備的檔案管理、基礎信息管理、生產運行及日常維護保養等管理水平的參差不齊,很多還停留在依靠人工進行管理的階段,管理難度較大。對壓縮機設備開展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其實時動態管理,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壓縮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需要包含相關設備前期物資采購、資產管理、設備運行及維護保養等眾多平臺的數據共享與支持。從前端業務開始到報廢結束,對設備全過程實施綜合管理,需要集成設備驗收、臺賬管理、檔案管理及知識庫、缺陷管理、事故故障管理、安全附件管理、設備潤滑管理、動靜密封管理、巡檢點檢管理、報表管理、備品備件管理等眾多功能,可及時全面的掌控設備情況。企業需要以安全生產為中心,以相關設備臺賬為基礎數據,將壓縮機各個階段的使用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按現代管理的工作模式進行結構設計,對壓縮機設備全過程實施綜合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提升設備的安全管理水平。
壓縮機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安全運行、生產經營、產品管理、生產成本、市場競爭等,其與其它生產設備的管理一起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對企業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環節眾多、流程復雜,必須提前進行合理的系統規劃,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同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也是極為必要的,可以極大地提升設備管理的便利程度與準確性。此外,提升信息化共享程度,保證企業設備管理相關部門可以共享數據。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于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這對于確保設備的安全可控,提高使用水平,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并節約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本站原創
【壓縮機網】壓縮機設備是企業的重要生產設備,一般來說工作人員對壓縮機的管理主要側重于設備運行良好,無故障,做好壓縮機設備的維護維修及保養。很多生產人員或者相關設備管理人員只是將壓縮機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作為判斷設備是否完好的依據,而維護及維修只是故障后進行的工作,因而帶來問題較多。作為壓縮機設備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壓縮機設備從設計、選型購置開始,到投入使用,正常維護保養,最終報廢及再利用的每一個環節,且可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前預判,做到預防性維護維修,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壓縮機設備故障的發生機率。
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夠實現從設備的需求規劃到回收利用等全過程管理,充分發揮出設備的價值,同時促進企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發展,提高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水平。因此在壓縮機設備管理階段,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考,加強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把控,制定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充分發揮設備作用,強化壓縮機設備保養維護。
一.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特點及目標
壓縮機設備全生命管理也稱為壓縮機設備壽命周期管理,指壓縮機從規劃采購、安裝調試、使用及維護保養、更新改造、停運及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過程,是能夠覆蓋壓縮機設備全方位的管理。從本質上講,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門全新的技術類型,能夠實現對于壓縮機的前期、使用中及后期的全過程管理。這樣可極大加強管理效果,有利于充分掌握壓縮機各個時期的使用狀況,以及在投入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進而實現設備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開展對于壓縮機的管理可以強化管理成效,有效促進壓縮機的生產效率。
壓縮機設備全生命管理的特點是,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的運行維護管理反映了物質的運行情況。在壓縮機管理中離不開資產管理,壓縮機的全生命周期從采購到維護保養及改造,再到報廢等過程中都需要資產的管理。資產管理在壓縮機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點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節約企業成本,從而實現相關價值。
壓縮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務是以生產經營為目標,通過一系列科學技術、經濟及相關組織措施,對壓縮機在生產過程中的規劃與購置、安裝調試、使用及維護、技術改造及更新、報廢及再利用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從而取得壓縮機在生產過程中的綜合利用率最高的理想目標。
二.壓縮機設備管理存在的難點
1.點多、線長、面廣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壓縮機的集中使用在管理上比較方便,但在大型企業,如鋼鐵、石化、煤化工等企業中,壓縮機的使用需根據生產特點進行布置。每個生產點相隔距離較遠,而且工藝不盡相同,使用的壓縮機設備種類也會不一樣,這樣就會給壓縮機設備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特別是在企業組織相關壓縮機設備全面檢修過程中,由于壓縮機設備安裝點較為分散,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趕路,真正用來開展設備檢修的時間有限,尤其在油田開采和長輸油氣企業中,這類問題更加突出。
2.壓縮機設備種類較多,使用不同,大型壓縮機設備使用難度大,人員配備技術相關培訓不到位
能源化工企業涉及的壓縮機等大型設備較多,種類各不一樣,使用方法不同,使用和維護保養的方式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專業人員經過專業化的培訓和考核,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后方可開展操作和維護保養。由于人員緊張或相關培訓不到位,會出現壓縮機操作不當或維護保養不到位而造成設備停用。
3.數據有效性要求高,維護保養和檢修工作量大
很多企業對壓縮機設備的使用數據要求特別高,而大型壓縮機設備也需要這種實時數據的跟蹤。不僅要保證設備的可靠穩定運行,還需要對設備安全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提供保障,并確保壓縮機設備運行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因此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定檢,確保壓縮機設備運行良好。
三.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1.設備采購
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需要在新項目計劃或由于國家標準更新對生產工藝進行添置或改造,從而會形成新的設備購置計劃。此時,在向物資采購部門提出壓縮機設備采購清單時,要明確壓縮機的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等。企業可選擇多家供應商進行洽談或者公開招標的方式,通過比較報價、設備技術參數及所提供的各項配套服務,綜合考評后確定壓縮機設備的供應商。
同時,考慮到壓縮機作為企業長期使用設備,所選機器需經過一定的實際生產運行考驗,證明其具備性能優良、維修性好、零部件通用及互換性強、結構合理、備件采購周期短、能耗低、安全裝置齊備可靠,對環境無污染(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經濟性好、性價比高等特點。
2.安裝調試及驗收
壓縮機采購到位后,由于裝箱及運輸過程中的不可控性,要對設備進行開箱驗收,對新設備的包裝情況、完好程度、配件種類和數量、使用說明書、設計資料及產品合格質量證明資料等需逐一查驗。開箱驗收無任何問題后進行現場安裝和調試,調試過程有單臺壓縮機設備的調試和多臺壓縮機設備及相關工藝設備的聯合調試,并對其進行狀態及功能驗收。
3.使用及維護保養
壓縮機交付使用后,實行定機、定人、定職責的“三定”管理。設備的操作和維護保養人員應嚴格遵守企業相關規程,做好設備防凍、防凝、防腐、保溫、堵漏等工作,并持證上崗。
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重視現場管理,加強設備經濟管理,合理制定運行、維修方案,提高設備利用率、完好率、降低泄漏率,并對生產運行中的關鍵環節實行“特級維護”。根據壓縮機的使用特點開展相關維護保養,即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及小修、中修、大修理。壓縮機維修及維護保養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及企業規定的設備維護保養手冊等規定執行,做到安全、優質、高效、環保、節約。
4.壓縮機設備更新及改造
壓縮機使用過程中可采用先進的檢測、修理、改造技術,適時進行設備更新,不斷提高設備性能。企業可結合實際,依據技術先進、生產高效、經濟合理、安全環保、綠色節能的原則,根據生產需要,開展設備的改造更新。改造、更新設備時要注重質量和性能的改善,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既要考慮性能的先進、經濟效益,又要考慮安全、節能及環保要求。
壓縮機的更新、改造需要根據其技術要求和經濟效益等指標進行確定,當壓縮機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及時進行更新或改造:
(1)壓縮機主要零部件磨損嚴重,經過多次大修后技術性能無法滿足工藝要求,無法保證產品質量。
?。?)壓縮機雖然磨損不嚴重,但技術狀況差、效率低或經濟效益差。
(3)壓縮機經大修后能恢復技術性能,但大修費用超過原采購值的50%。
5.壓縮機設備報廢及再利用
壓縮機報廢處理階段主要工作重點是做好資產管理,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已經完全充分的得到了利用。當設備已達到使用年限,首先需要使用部門進行報廢申請,再由專業工程師進行技術鑒定來確定該壓縮機設備已達到報廢條件,最后由資產管理部門對該設備的報廢申請進行審核,由公司批準進行報廢后則進行設備下賬、核銷、回收和處置。壓縮機報廢及再利用整個過程需要真實透明,必要時需現場核實設備的使用情況,并對可以重復利用的配件予以明確、回收再利用,從而最大程度上提高設備的可利用價值。
四.完善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階段
1.重視設備的前期管理
壓縮機設備的前期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認識到設備采購及工程建設方面的重要性。采購合法合規、完好有效的設備,按照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進行安裝調試,是整個生產工藝安全、平穩、可控運行的先前條件。首先,在開展壓縮機設備規劃以及可行性研究時,需要相關工藝、工況條件、運行環境、自控電氣儀表等相關配套設備的專業工程師提前介入,進行把控,從而最終確定設備的采購計劃;其次,在工程建設前,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計劃接管設備管理的人員和工程建設管理人員一并成立工程建設項目組,從而使接管設備人員隨時了解工程建設前期手續辦理情況,也可嚴格把控設備安裝及設備資料的移交。這將對設備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后期設備交接管理及技術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2.強化設備基礎信息管理
強化壓縮機基礎信息管理同樣也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開展壓縮機設備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在了解企業相關設備運行及完善設備管理體系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化壓縮機設備基礎信息管理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完善設備管理制度
企業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從前期設備采購安裝及調試,到投入使用后的維護保養及維修,再到報廢及再利用,每個階段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使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才能提升設備管理水平,提高設備利用率與完好率,使設備的可利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在壓縮機使用中,需要充分秉承以維護保養為主,以維修為輔的重要原則,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在壓縮機使用與操作階段的點檢與日常維護,同時充分明確設備的保養維護責任,嚴格落實“三定”管理,以規范且嚴謹的制度來保障設備安全、高效運行,使設備能夠在投入使用過程中為企業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價值與效益。
?。?)建立設備技術檔案
在壓縮機投入使用時,需要逐臺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通過建檔管理可以保障設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科學化,同時也是落實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實際當中,壓縮機的技術檔案是設備在采購、使用、維修以及改造期間所形成的重要檔案材料,其中包含了廠家所提供的說明書以及圖紙等原始資料,同時也囊括了設備在投入使用階段的生產運行、維護保養及維修等各項技術資料。使用單位在建立完善相關檔案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健全壓縮機單機卡片、相關部件如動密封點卡片和靜密封點卡片、潤滑圖、密封點圖、設備臺賬等基礎信息,與單機設備檔案一并保存,從而建立健全技術檔案。通過不斷完善壓縮機管理基礎信息,可以為其管理的規劃、決策和改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3.搭建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
每個企業的管理水平不一,造成壓縮機設備的檔案管理、基礎信息管理、生產運行及日常維護保養等管理水平的參差不齊,很多還停留在依靠人工進行管理的階段,管理難度較大。對壓縮機設備開展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其實時動態管理,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壓縮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需要包含相關設備前期物資采購、資產管理、設備運行及維護保養等眾多平臺的數據共享與支持。從前端業務開始到報廢結束,對設備全過程實施綜合管理,需要集成設備驗收、臺賬管理、檔案管理及知識庫、缺陷管理、事故故障管理、安全附件管理、設備潤滑管理、動靜密封管理、巡檢點檢管理、報表管理、備品備件管理等眾多功能,可及時全面的掌控設備情況。企業需要以安全生產為中心,以相關設備臺賬為基礎數據,將壓縮機各個階段的使用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按現代管理的工作模式進行結構設計,對壓縮機設備全過程實施綜合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提升設備的安全管理水平。
壓縮機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安全運行、生產經營、產品管理、生產成本、市場競爭等,其與其它生產設備的管理一起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對企業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環節眾多、流程復雜,必須提前進行合理的系統規劃,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同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也是極為必要的,可以極大地提升設備管理的便利程度與準確性。此外,提升信息化共享程度,保證企業設備管理相關部門可以共享數據。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于壓縮機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這對于確保設備的安全可控,提高使用水平,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并節約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本站原創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